中國育嬰網
標題: 幾種小兒常規推拿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guyangjie123 時間: 2011-1-8 16:12
標題: 幾種小兒常規推拿方法
小兒推拿療法,亦稱“小兒按摩術”,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專門用于防治小兒疾病的自成體系的推拿治療方法。
推拿治療小兒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如1973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古代以勺匙邊摩拭病變部位治療小兒抽搐的推拿治法。
晉唐時期,許多醫學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兒推拿治法的記載,如《肘后備急方》介紹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載述了以膏摩小兒囟門、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藥及操作方法,《外臺秘要》也記有摩頭按脊治療小兒夜啼、咳嗽、盜汗等治療經驗。
金元時代,張子和《儒門事親》載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療小兒身瘦肌熱等證。至明代以降,隨著兒科推拿經驗的積累,在理論及治療手法、腧穴應用等方面逐漸形成專科特色,發展成為一門有獨特體系的治療方法。
清代釋心禪《一得集?推摩法論》指出:“其法以手五指分主五臟,指尖屬臟,本節屬腑;熱清寒溫,實瀉虛補,分順推、逆推、左旋、右旋、右推、左推,以定溫清補瀉之;法俱有下數,或三百,或五百。不可亂推。又有揉以運氣,掐以定驚;面上亦各有所主之部位,肚、腹、手、足,俱可推摩。”對諸如五指經穴與臟腑相通、溫清補瀉手法操作、特定腧穴分布等小兒推拿特色作了梗概的介紹。
由于小兒推拿療法具有方便易行,療效顯著等特點,而且不受設備、醫療條件的限制,患兒又可免除打針服藥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兒及其家屬的歡迎,成為中醫兒科治療的一個頗具特色的常規療法。
1. 開天門:醫者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發際,推24次,常作為每次推拿的第一個步驟。有發汗解表、開竅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療感冒、發熱、頭痛、驚風、神疲乏力等癥。
2. 推坎宮:用兩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個步驟。有發汗解表、開竅醒神等作用。可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目赤痛等癥。
3.運太陽:用兩手大拇指指腹分別按在兩側顳部太陽穴上,作輕柔緩慢的環形移動,向眼方向運為補,向耳方向運為瀉。?般運24次,每運3次后輕輕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療的第三個步驟。有發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總筋:用大拇指輕輕按掐腕橫紋中點,另一手握住患兒手指輕輕搖其腕關節,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個步驟。有清心火、止驚搐、暢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瘡、潮熱、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癥。
5.分推大橫紋:用大拇指指腹自總筋向兩側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個步驟。有調和氣血、止瀉痢、除寒熱、去腹脹、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療驚風、癇癥、昏迷、抽搐、泄瀉、痢疾、黃疸、咳嗽、痰喘等癥。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兒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兒食指和無名指,將上肢伸搖數次。不論何種病癥進行推拿治療,都以本法作為結束手法,所以又名“總收法”(收診法)。拿肩井有暢通一身氣血等作用。
(本文來源:康堯小兒推拿網 作者:馮醫生)
作者: lalalalolo 時間: 2011-1-16 20:54
非常實用的帖子 學習了~~ 改天帶寶寶去嘗試一下~~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www.meisheng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宜阳县|
汕头市|
剑河县|
汤原县|
海安县|
左权县|
红安县|
永春县|
樟树市|
资源县|
泗阳县|
安福县|
巴林右旗|
耒阳市|
江达县|
和田市|
阳原县|
明光市|
栾城县|
清徐县|
长寿区|
中牟县|
中山市|
长海县|
安岳县|
察隅县|
宁陕县|
高雄市|
广河县|
彰化市|
筠连县|
高唐县|
抚顺市|
民和|
金堂县|
渝北区|
搜索|
浪卡子县|
华坪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