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日本中文字幕高清_德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_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_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查看: 564|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內地剖腹產率居世界第一 醫院被指“唯利是圖”

[復制鏈接]

0

主題

47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0-5-11 07:5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3倍的剖腹產率,讓緊張的醫患關系再起波瀾。未來母親們對醫院“唯利是圖”的簡單判斷和醫生們對醫患糾紛的恐懼,與醫療領域長期存在的信任缺乏夾雜在一起,陡然提升了社會的不安全感。

剖腹產是人類醫學技術和生育安全的重大進步,但在現有醫療體制下,順產還是剖腹產,似乎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醫學問題。如何降低剖腹產率,需要的也不是簡單的指責。

剖腹產之痛

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引起國內媒體和公眾的普遍關注。該報告稱,中國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間的剖腹產率高達46%,為世界第一。而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率設置的警戒線是15%。其中,未出現剖腹產手術指征(指當某種疾病符合診療常規所規定的標準,只有采用手術方式才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就進行手術的比例占全部剖腹產案例的11.7%。

“剖腹產已經失控”、“中國11.7%的剖腹產手術沒有必要”、“醫院逐利,‘鐘愛’剖腹產”、“沒有巨大經濟收益,哪來的剖腹產率世界第一”……許多人將“罪魁禍首”鎖定在了醫院和醫生身上。

5月6日,北京一家私立婦產醫院的產婦病房。私立醫院能夠比公立醫院為各產婦提供更多的醫療資源,但其高昂的收費令大部分產婦望而卻步。本刊記者曹海鵬攝

某些醫院剖腹產率高達90%以上

其實,我國剖腹產率過高的情況早已存在。

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網站200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顯示:在20世紀50到70年代,我國剖腹產率僅在5%左右,此后不斷攀升,20世紀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至30%~40%,到20世紀90年代,上升更為明顯,幾乎達到了40%~60%。21世紀,在中國,剖腹產變得更加普通,其效用被無限放大。當前國內大部分城市醫院剖腹產率在40%~60%以上,少數已超過80%,某些醫院已上升至90%以上。

山東省某縣婦幼保健院的趙院長告訴記者,剖腹產率一般是大醫院高,小醫院低,綜合性醫院高,婦幼保健院低!氨热缥覀冡t院的剖腹產率在30%左右,而縣人民醫院為50%,市人民醫院為60%。因為現在的妊娠合并癥等高危因素增多,所以產婦一般都選擇大醫院和綜合性醫院去進行剖腹產!

一些產科醫生,特別是公立醫院的產科醫生,則拒絕了記者的采訪,他們表示:“剖腹產率高已經好多年了,該談的都談過了,沒什么好說的了!

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高凌告訴記者,其實婦產科一直在控制剖腹產率增高的情況,因為剖腹產率是婦產科質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我們每季度都會上報一次剖腹產率,然后大家進行討論,為什么升高或降低?應該如何控制等。但剖腹產率近些年是在暴增,壓也壓不住!

順產還是剖腹產?什么時候生?到哪家醫院生?找哪個大夫接生?從網絡到現實生活,從城市到農村,到處都在討論。而就在這種充滿人性溫情的討論中,“醫院趨利導致剖腹產率高”的簡單推論卻顯得越發真實。

26歲的河南農民小李非常氣憤。今年3月,妻子在鄉醫院生孩子,本來也想順產,“但醫生說,胎兒比較大,順產怕有危險,建議我們剖腹產,我們就聽從了醫生的意見。沒想到前幾天碰見一個熟人,親戚是鄉醫院的產科醫生。他說,凡是自己接生的產婦,一律剖腹產,時間短,賺錢多,不管你想不想剖,一嚇唬就都剖了!

31歲的王女士感覺也差不多。她去年在北京某公立醫院生孩子,也是剖腹產。“我本來想自己生,產前所有的檢查都挺好,但待產的時候,醫生突然說我年紀有些大,順產可能會有問題,建議考慮剖腹產。當時把我們全家都嚇住了,就選擇了剖腹產?墒潞笙胂牒苌鷼,如果年紀大有問題,為什么之前檢查都很正常?為什么非要等臨產前才提醒我?我覺得醫院就是想多賺錢。”

不管是親身經歷還是道聽途說,大家似乎更愿意相信:醫生為了賺錢,所以讓大家剖腹產。一位網友說并非所有的醫生都建議剖腹產,自己生孩子時,醫生就一直鼓勵自己順產。結果遭到了許多網友的圍攻:你是醫院的托兒吧?醫院是你家開的吧?

但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確實有許多產婦選擇剖腹產是處于主動,而非被醫生勸導。對生產的恐懼和擔心,包括怕疼,怕體型變差等,成為許多人主動選擇剖腹產的原因之一。

網上有一篇流傳甚廣的帖子——《產房里的尷尬事兒,你知道多少?》,該帖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分娩過程中遭遇到的各種尷尬事:插尿管、肛檢、剃毛、大小便失禁等。盡管帖主表示:“告訴你這些,并不是為了讓你緊張和難堪,只是想讓準媽媽們事先有個思想準備”,但大部分女性網友感到的只是恐懼:“我沒有勇氣看完……”“嚇死我算了。我希望我生的時候直接暈倒,然后醒過來的時候一切都OK了。”

生孩子疼得死去活來;有人生了30個小時都沒生下來;產鉗會把孩子腦袋夾壞;順產影響體形,影響夫妻生活;陪產會讓丈夫心里有陰影……各種健康頻道、母嬰論壇上,到處是懷孕日記、生產日記之類的帖子,許多育齡女性在跟帖中進行著自發的經驗交流和學習。

在采訪中有多名婦產科醫生表示,網上眾多孕產婦個人體驗式的心得體會,在一定程度上會誤導大眾對分娩的客觀認識,容易對生育這一自然生理過程產生不必要的恐懼。

但眾多孕婦及其家屬們也很氣憤:我倒想聽專家給我好好講講,可是連個號都掛不上,好不容易掛上號了,大夫幾句話就把我打發了。

順產還是剖,在產科醫生們看來,確實存在利益差別。

“如果全是順產的話,我們就要喝西北風了!焙幽鲜∧赤l醫院婦產科的郭醫生告訴記者,在自己醫院順產的費用是500多元,剖腹產的費用是1000多元。每個月有十幾名產婦生孩子。如果全是順產,則每個月產科部分的收入為七八千元。這七八千元由4名醫護人員、婦產科和醫院按比例分配,“實際分到我們手里的錢非常有限”。

而工作量是該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唯一收入來源!皣液枚嗄隂]有給我們投入了。這么多年來,醫護人員的收入完全要靠自己來掙。”郭醫生告訴記者,有一次發工資,一位護士當月的工資竟然還不夠抵扣當月應交給醫院的伙食費等正常費用,護士很傷心,說:我天天按時上班,又沒遲到又沒曠工又沒請假的,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竟然還要倒給醫院交錢!“大家看著也很傷心。最后,醫院領導免了她當月的伙食費!

郭醫生或許不知道,大城市的產科醫生和他有同樣的感受。

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高凌,曾在北京市的一公立醫院婦產科工作過近30年。高凌表示,剖腹產率高,公立醫院考慮盈利的因素確實存在,“因為物價部門對分娩費用的規定極低極低!

從2005年7月1日起,北京市的城鎮企業職工有了生育險。開始享受住院分娩報銷的政策。住院分娩期間,除嬰兒費和超標準床位費外,定點醫療機構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收取其它費用;自費藥品、自費診療項目,醫療機構要與個人簽訂自費協議。

高凌所說的“物價部門規定的分娩費用”,指的就是生育險中規定的支付標準。以北京市的三級醫院為例,生育險中規定的自然分娩的支付標準為2000元,剖腹產不伴其他手術的支付標準為3800元。“我就做不出這個2000元的順產項目來。因為按照這個標準,好多項目都不能做,比如監護,但不做監護我怎么保證產婦的安全?而且生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醫護人員?所有的成本根本不止2000元。如果按照這個費用來收,我這個科室維持不下去。不是我要多賺錢,是我連西北風都喝不上!

“再比如接生費,物價部門定的價格是生一個孩子50元,生雙胞胎60元,我們簡直無法接受,這么復雜的生育過程,多生一個孩子,只多加10塊錢!這個價格一直沿用到現在,實在是沒辦法!

據高凌介紹,盡管剖腹產3800元的費用也不高,但對于一些醫生來說,畢竟“比順產的余地大很多”,“順產人家生完就生完了,想加錢也不好加,但剖腹產的話,會用到醫療器械、材料、藥品等,而且個別大夫還會有一些灰色收入!

實際上,順產對公立醫院和醫護人員來說,耗時長,投入的人力多,收入最低,還容易引起糾紛!绊槷a的越多,醫護人員越累,拿的錢還最少,哪一個有頭腦的人不會想:我干嘛要這么多順產?為什么不去剖腹產?這是人之常情。”一位產科醫生說。

但抱怨歸抱怨,采訪中許多婦產科醫生表示,還是會鼓勵符合條件的產婦順產,因為自己是醫生,要為患者負責,況且大多數醫院的產科并未獨立,是“婦產科”,生產費用并非自己唯一的收入來源。

“有的時候,遇到病人說:我不想順產,你干嘛不給我剖?我心里想:哎呦,誰不愿意給你剖?我難道不怕累?關鍵是沒有理由的剖腹產,我良心上過不去。”高凌說。

從醫院的角度來看,利益考慮絕不是高剖腹產率的唯一因素。風險,是產科醫生談起剖腹產時,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匯。

河南某鄉醫院的郭醫生坦言,自己接到待產的孕婦時,首先考慮的是風險,而不是費用。“我接生,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你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如果我覺得有風險,我就不收,建議你去別的醫院。因為一旦出了醫療事故,對醫院和醫生的影響非常大!

郭醫生所在的醫院婦產科,前幾年連續出了幾起醫療糾紛,雖然最后得到了解決,但負面影響至今還在!凹m紛都過去好幾年了,但到我們醫院來生產的孕婦數量還不到糾紛前的一半,一直緩不過來。而且現在患者鬧得兇,醫院一般都會和他協商解決,賠償的話,醫生要按照醫院認定的責任大小掏賠償費,如果認為是醫生的全責,那么你就全掏,大責就掏大部分,小責就掏小部分。現在的醫療糾紛,患者提出的賠償至少上萬元,我一年才能賺多少錢?而且,今后誰還敢找我看。俊

山東省某縣婦幼保健院的趙院長認為,醫療糾紛才是導致高剖腹產率的最重要因素。“分娩作為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但患者和醫院都不愿意承擔風險。而且,醫療糾紛的處理又缺乏正確的、合理的途徑。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出現糾紛后,患者不鬧就一分錢沒有,鬧了就有賠償,鬧得越大,賠償越多。醫院和醫生的壓力都很大,F在還算好一些了,五六年前,患者到醫院來鬧,110都不來!

產科確實是醫療糾紛的重災區。據北京衛生法學會醫療糾紛調解中心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該中心受理了近6000例醫療糾紛調解,其中產科糾紛約450例,占8.6%,排名第3。

北京衛生法學會醫療糾紛調解中心劉海英副主任告訴記者,產科糾紛多,主要因素是因為產婦在醫院分娩時心理落差很大!霸挟a婦在家庭中享受的往往是大熊貓一樣的關心和呵護,但到醫院分娩時,心理落差很大。因為產科工作強度大,醫護人員不會像其家人一樣關心備至。加之產婦是一個頭腦清醒的健康人,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都被她看在眼里,如遇態度不好等,就會覺得很委屈,覺得你沒有盡心盡責。所以,如果在產前、產中、產后的某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很容易產生糾紛!

據劉海英介紹,這種心理落差還表現在產婦及其家屬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值上!氨热纾a婦在產前會做很多次的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再加上自己和家人對胎兒的精心呵護,像胎教、防輻射等等,她們覺得自己已經做得非常完美了,那么孩子在出生后就應該是健康的。但由于受現代醫學技術條件限制,一些疾病在產前不可能全部被檢驗出來,一旦孩子出生有問題,家長們肯定很難接受。這種對胎兒的過高期望值導致的糾紛占得比例很大。”

多位婦產科醫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無奈:生得好全是人家自己的功勞,生得不好則全是我們的錯。

一位婦產科醫生向記者表示:為了保護自己,很多時候,只好選擇剖腹產。“(順產)高風險捆綁住了我們的手腳,誰敢去冒險?那就直接剖吧,一次搞定,速戰速決。”他無奈地說。

0

主題

47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2#
 樓主| 發表于 2010-5-11 07:57:06 | 只看該作者
誰來降低剖腹產率?

居高不下的剖腹產率也引起了官方的重視,很多地方都為降低剖腹產率而采取了措施。

比如,天津市社保中心將生育保險中順產的支付標準,由原來的1800元提高到3000元。上海市試行“產科一貫制”,增強醫患雙方的信任度。部分省份還對農村產婦住院分娩進行補助。

此外一些省份還對降低剖腹產率下達硬性指標;個別地方甚至表示如果不達標將取消產科。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醫院或者婦產科醫生對此不甚認同。

一位產科醫生表示:“剖腹產的難道都是醫生建議的嗎?至少有一半是產婦自己提出來的。我可以讓符合條件的都順產,但如果出了問題,誰來保護我?我可以不怕苦不怕累,盡量讓每一個人都順產,但醫院在考核我們工作量時,在發獎金時,評價的標準是我幫助多少個孕婦順產嗎?它看的是我為醫院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把壓力都給我們,這根本不合理!

山東省某縣婦幼保健院的趙院長認為,想要降低剖腹產率,首先需要國家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其次,醫療糾紛必須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現在的解決途徑太過繁瑣,患者根本不愿意采用!壁w院長希望醫療糾紛發生后,能有第三方公正介入,實事求是地進行評估!败囕v有強制險,生育為什么沒有?應該有一個險種,保孕婦從入院到生產結束的安全!钡谌,計生政策的改變!艾F在只能生一個孩子,這么珍貴,無論產婦還是醫生都會傾向于選擇剖腹產!

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高凌告訴記者,提倡順產,降低剖腹產率,醫院在硬件和軟件上都還需要改善。“順產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助產士數量少。在國外一個產婦分娩,會有1~2位助產士全程陪同,而我們國家醫療資源有限,往往是一屋子分娩的待產婦,1~2位助產士跑出跑進,值班時往往就一個醫生。許多醫院都缺助產士。為什么?沒人培養,都培養碩士、博士去了。北京有一家很好的助產士學校,但只是個中專,中專生誰要啊?且不說各醫院的門檻高,就連咱們的相關規定也說,接生的人必須有大專以上文憑。你學了也白學。好多醫院沒辦法就讓護士代替助產士,但沒人愿意干。因為沒日沒夜地在產房轉,累,風險和壓力又大,錢又少!逼浯危⒆幼钚枰H人陪伴。但許多公立醫院不具備這個條件,沒這么多病房。第三,產前保健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婦能不能順產!皯言星捌诘拿總月,后期的每個星期,孕婦都需要指導。這就需要孕婦學校,而且這在圍產保健、產科質量管理中都有要求的。但現在許多醫院要么不做,要么就流于形式。為什么?因為沒收入。物價局沒規定,醫院不能收錢!

“不能把所有的壓力都放在醫院身上,醫院再壓到大夫身上!你下來一個政策,我們就要學習培訓,然后執行,但很多問題是社會問題,是職能部門的問題、財政的問題,你讓我們大夫怎么辦?”高凌無奈地說:“我有時候和他們開玩笑說,定政策的都是男人,都是不生孩子的!

0

主題

47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3#
 樓主| 發表于 2010-5-11 07:57:54 | 只看該作者
一位產科醫生的30年接生史

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高凌口述

上世紀70年代末:

能自己生就自己生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剛參加工作,在北京某公立醫院婦產科。當時我們的老主任有一句話:能自己生就不做助產,能做助產就不做剖腹產。這就是那個年代婦產科醫生的概念。那時候還沒有獨生子女政策,物資匱乏,體力勞動多,孕婦的體質也好,新生兒體重也不大,大多數5斤多,誰要生個7斤多的,大家都覺得很新鮮。不管是頭胎還是第幾胎,幾乎全是自己生,大部分也比較順利。即便有一些胎位不正的、難產的,也都是在醫院里等。因為當時還沒有實現科學的產程管理,孕產婦只要沒有危險,你就去生,在醫院里生個兩三天的都有。

當時的醫療保健水平較低,許多人又不是只生一胎,又沒有固話、手機、私家車、出租車,孕婦到醫院生孩子,都是家人用自行車推來的。晚上值班時,經常有孕婦家屬跑來找,我還經常背著接診包到孕婦家里去接生。

那時候如果碰到難產,醫生經常會問一句話:保大人還是保小孩?當時的剖腹產率很低,但不是醫院在有意控制。因為技術方面不太嫻熟,包括醫療材料上的應用等,手術對孕產婦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損傷,風險很大。所以,從醫生的角度也都不推薦剖腹產;一個星期能碰見一兩次剖腹產手術,而且是被動選擇的,如果時間來得及,我們還會全科討論:到底應不應該做剖腹產,怎么做,誰去做等等。從孕婦和家屬的角度,也拒絕剖腹產,認為這是個很恐怖的手術。甚至有病人家屬會問:如果我不要這個孩子,還用做剖腹產手術嗎?

上世紀80年代:

剖腹產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尤其是1983年,北京迎來生育高峰,醫院里住的孕婦人滿為患,甚至兩個孕婦躺在一張床上。因為除適齡產婦外,還有大批知青返城結婚生子。當時國家提倡晚婚晚育,獨生子女政策也已經實行。好多人生得晚,又只能生一個,于是孩子變得比以前珍貴了。從這時起,如果孩子生下來出現問題的話,家屬的反應比以前強烈多了。

當時產科已有了一些科學管理,產程按照時限來管,到了一定程度如果還生不下來,我們就會采取助產或者剖腹產,醫療干預變多了。當時,陰道助產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剖腹產還是少數,那時都不用家屬簽字,我們覺得:你生不下來我們就幫你生嘛。

此后,隨著醫療技術、醫療器械等的發展,剖腹產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醫生首先接受了剖腹產,覺得比一些情況下的助產安全多了。產程管理越來越嚴格——不具備順產條件也要求順產、實在不行再考慮其他辦法的情況越來越少。

再往后,剖腹產的技術越來越嫻熟,人的生育年齡逐漸提高,生活條件變好,大家對痛苦的耐受逐步降低,再加上持續的獨生子女政策,很多人開始提出:我就生這一個,不想生得這么困難,不想受罪,你給我剖吧。剖腹產逐漸增多。大家對生孩子的想法已變為:大人和孩子都要,而且兩個都要安全、健康。

0

主題

47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4#
 樓主| 發表于 2010-5-11 07:58:20 | 只看該作者
上世紀90年代:

剖腹產還只是個醫學問題

上世紀90年代,隨著醫療技術的繼續提高,剖腹產變得越來越多。比如麻醉的水平提高了,由局部麻醉變為半身麻醉,降低了孕婦在手術中的痛苦;比如新式剖腹產——橫切的發明,與原來的縱切相比,橫切縮短了從開刀到取出嬰兒的時間,手術更便利,術后恢復得也好。但這也導致了剖腹產指征變寬。比如臀位(生產中,胎兒先露部為臀,是異常胎位中最常見的一種),盡管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但并不是難產,在過去,助產就可以了。但剖腹產技術提高后,為避免可能的風險,大家一般會選擇剖腹產。

此外,這個時期,產科引進了胎心監護技術,因為剛開始使用,醫護人員在圖形識別上有一些誤區,機器的假陽性率(又稱誤診率)也導致了剖腹產率的增高。

當時剖腹產率增高的主導因素,一部分在醫生,一部分在病人,和社會因素沒什么關系。病人經過了產程(分娩的全過程),覺得需要才會要求剖腹產;大夫也是看到孕婦有問題才會建議剖腹產。

如今:

剖腹產率高主要是人為因素

現在的剖腹產率真是太高了,但人為因素占了很大比例。

孕婦這邊,以前是生不下來才剖,現在呢,直接要求剖。為什么?第一,怕疼,怕生不下來,怕有危險,怕體型變差,怕有產后并發癥等等。第二,挑時間;千禧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等等;羊年所有的產科都很清閑,因為好些人迷信,覺得屬羊的命不好;還有“生男二五八,生女三六九”,真不知道他們從哪里聽說這么多講究?每年8月份剖腹產的很多,因為9月1日前后出生的孩子雖然只差幾天,但9月1日之后出生的孩子上學會晚1年;大家都在算日子。第三,挑醫生;大家都想選知名的專家、教授來為自己接生,那么,你的生產時間也要根據專家的時間而定。此外,隨著醫學的發展,原來不能生育的人群也進入了生育行列,其中許多是高危人群,大多也選擇了剖腹產。


醫生呢,因為醫患關系的緊張、社會輿論的壓力,患方對產科的要求是100%的完美:不能讓孕婦痛苦、難受,不能落下后遺癥,別說危險了,損失都不能有。生得好了是人家自己生的:瞧我們多厲害,這么快,順順利利就生了。生得不好都是大夫的錯:你們怎么給我們處理的?知道生不下來,早干嘛去了?都現在了你才建議我們剖腹產?剖腹產你能保證我們100%的安全嗎?醫患關系的緊張情況造成醫務人員很擔心。誰也不是神仙,誰也不敢保證。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有的可能是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但有的可能是醫學水平所限。醫生也不愿背著這么大的壓力和風險。

醫患雙方的因素導致剖腹產暴增,壓也壓不住。(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0

主題

1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QQ
5#
發表于 2010-6-2 22:17:32 | 只看該作者
圈子標簽:海外華人海外見聞海外生活海外文化海外風光
寶貝兒,等發工資了我就帶你去洗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安溪县| 信丰县| 台中市| 陕西省| 金门县| 翁源县| 浏阳市| 崇文区| 邛崃市| 湖南省| 锦州市| 杨浦区| 青龙| 长治县| 东明县| 广南县| 盘锦市| 盐津县| 龙海市| 图们市| 浦北县| 武鸣县| 定日县| 德安县| 萨迦县| 台北县| 紫金县| 洛川县| 会昌县| 涡阳县| 札达县| 西林县| 修文县| 丰台区| 尚志市| 桂阳县| 迭部县| 安平县| 安康市|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