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愛喝茶,但多少人知道飲茶的歷史有多悠久嗎?居然最早可以追述到石器時代的炎帝神農氏。石器時代…可能原始人還保留著猿人的特征,拿著石頭工具捕獵,好不容易學會了取火。但神奇的是,那個時候他們就發現了茶。最初,原始人將茶作為蔬菜來食用,后來人們發現茶葉具有解渴、提神和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于是將茶葉單獨煮成菜羹,以后又將其熬煮成茶水作為飲料。
商周時期,飲食茶葉的習慣廣泛受到普通人和王公貴族的喜愛,而茶葉的優良品種是要進貢給朝廷的。同時,在其它國家,茶葉也都是特權階級才能享用的東西~。中國茶葉17世紀傳入英國,因為運費極其昂貴,加上英國政府對這種“東方玩意” 苛以重稅,最高時竟達119%,能享受的起茶葉的人,自然只有那一些權貴階層人士,于是乎喝茶就變成身分的象征。
西漢以來,茶的烹飲方法不斷發展變化。大體說來有煮茶、煎茶、點茶、泡茶四種烹飲方法,而煎茶是最高的一種。
相對于一般的茶葉沖泡方法,煎茶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煎茶過程中對于茶道精神的關注和貫徹,要清靜、平和、率真的對待。另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泡茶專用水的“煎”制過程,水質必須為上品。
古人對泡茶之水要求極為苛刻,由高至低將泡茶專用水分為“梅、蘭、竹、菊”四等,其中“梅之水”因是無根之水,采自冰川融水、隆冬初雪或朝露之水,是最高級別的泡茶水,被茶客尊稱為泡茶專用水中的圣品。而其它的蘭水(山水)、竹水(江水)位列二三位,菊水(井水)最差。
準備好上等“梅之水”后,就要關注煎水。傳統煎水關鍵是于“侯湯”,泡茶專用水有一沸、二沸、三沸之說,一沸水嫩,三沸水老,只有二、三沸之間的水恰到好處。而對于來自自然界中的冰川融水,由于其中重氫、重氧含量大大低于普通水,用作泡茶專用水活性極強,能充分提茶香、引茶味、澤茶色,水質不易受水溫影響,而其中適度的礦物質含量也能有效提升茶葉浸出率,充分將水的“輕、清、活、甘、冽、柔”與茶相結合,所以泡茶專用水可將茶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其實早在元代,謝宗可就對這種融雪作為泡茶專用水煎茶作了充分肯定【《雪煎茶》“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月圓影落銀河水,云腳香融玉樹春。陸井有泉應近俗,陶家無酒未為貧。詩脾奪盡豐年瑞,分付蓬萊頂上人!薄
光是理論,如果無法尋到好的泡茶專用水,這所謂飲茶最高境界也是一方空談。幸運的是,在文明尚未觸及的新疆天山一帶,仍保留著這一寸凈土——中國一號冰川,其冰體由400萬年前的天山飄雪累積冰結而成,不僅水質純凈,更由于其是距離海洋最遠的冰川,形成了天然的低氘特性,是天然的超輕水,也正是我們所在尋找的上品泡茶專用水“梅之水”。
有了最優質的泡茶用水、嚴格的煎茶禮法和程序,還怕出不了好茶嗎?想來我們與“雪?煎?茶”飲茶最高境界又拉近了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