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性是一種反社會的行為,攻擊性幼兒在幼兒群體中占有很少的比例,其引發攻擊的原因也是各異的。一般是因意見不協調的認知沖突而引發的行為沖突,在攻擊性強的幼兒身上表現為攻擊性行為,這是一種行為的沖突,是一種不良的社會性傾向。在區域活動中是比較常見的,幼兒因為使用材料協調上的爭執或活動角色分配上的不一致而引發幼兒間沖突的發生,沖突發生之后的協調過程或避免沖突的發生,都是發展幼兒良好社會性的一個關鍵時機。幼兒解決沖突、達到協調,是一個不斷克服自我中心化的過程。在此之中,幼兒學會了尊重、欣賞他人,學會了寬容。沖突的解決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合作與分享的發展。 (三)評價方式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評價方式應該是多形式、多層次、多維度進行的,恰當、及時的評價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通過展示、講述自己的活動成果,與同伴、教師之間互動交流。幼兒評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既在同伴面前展示了自己,讓同伴對自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又是一個相互交流、提高的過程。幼兒的評價表面看似是一種認知傾向的評價,是在不斷的產生認知沖突,形成新的認知系統的過程。但挖掘其深層意義,幼兒能夠大膽站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意見,所需要的信心和勇氣就是一個社會化系統不斷發展的過程。個性在社會中不斷發展,又在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并為社會所接納。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的、健康的個性系統。因此,引導幼兒評價活動成果,展示幼兒活動成果都是對幼兒活動的一種認可,幼兒從中獲得自信,獲得成功的與他人交往、與他人合作的社會性的意識傾向,并在不斷的循環中得以逐步的發展成熟。 教師作為區域活動中引導者、觀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賞者,對幼兒活動情況評價的作用應該是宏觀細微的,又是客觀公正的,而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合理的評價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由于幼兒年齡特點所決定的認知水平,限制了幼兒對某些問題的解決能力。教師在評價幼兒活動時,應盡量從幼兒認知系統中矛盾的、不穩定的、不明確的方面加以引導,使得每一個個體的幼兒都形成正確的評價。提高幼兒的觀察采擇能力(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并進而根據當前或先前的有關信息,對他人的觀點或視角作出準確推斷的能力),促進幼兒“去中心化”的過程,從別人的視覺或觀點上看待問題,更易于幼兒發現差異、尋求進步,不斷修正提高自己的觀點采擇能力。更有效的促進幼兒角色扮演、情感遷移等社會化過程的開展。例如:幼兒在活動中,因為爭奪一種使用材料而爭持不下,他們此時想得更多是自己對材料的占有使用權而未考慮到別人。在幼兒自己不能解決情況下,教師的參與作用就很有必要了。評價中,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全體幼兒的“警示”,將這一活動中常見的現象進行討論評價,形成正確的觀點采擇。當然,這一事例僅是活動事例中之一瞥。教育評價的多維度涉及到認知、情感、個性等諸多方面,與兒童社會性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幼兒社會性的健康、和諧發展,才能使其成長為一個被社會所接納、所認可的成功的“社會人”,區域活動對于幼兒社會性發展僅是窺豹一斑,但作為教育者,不可忽視、更不可輕視任何一方面可被挖掘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