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協調性宮縮乏力(低張性宮縮乏力) 子宮收縮具有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但收縮力弱,宮腔內壓力低,小于2.0kPa(l5mmHg),持續時間短,間歇期長且不規律,宮縮<2次/10分鐘。當宮縮高峰時,宮體隆起不明顯,用手指壓宮底部肌壁仍可出現凹陷,此種宮縮乏力,多屬繼發性宮縮乏力,臨產早期宮縮正常,但至宮口擴張進入活躍期后期或第二產程時宮縮減弱,常見于中骨盆與骨盆出口平面狹窄、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等頭盆不稱時。協調性宮縮乏力時由于宮腔內壓力低,對胎兒影響不大。 2.不協調性宮縮乏力(高張性宮縮乏力) 子宮收縮的極性倒置,宮縮的興奮點不是起自兩側宮角部,而是來自子宮下段的一處或多處沖動,子宮收縮波由下向上擴散,收縮波小而不規律,頻率高,節律不協調;宮腔內壓力雖高,但宮縮時宮底部不強,而是子宮下段強,宮縮間歇期子宮壁也不完全松弛,表現為子宮收縮不協調,這種宮縮不能使宮口擴張,不能使胎先露部下降,屬無效宮縮。此種宮縮乏力多屬原發性宮縮乏力,故需與假臨產鑒別。鑒別方法是給予強鎮靜劑派替啶100mg肌內注射。能使宮縮停止者為假臨產,不能使宮縮停止者為原發性宮縮乏力。這些產婦往往有頭盆不稱和胎位異常,使胎頭無法銜接,不能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內口,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宮收縮。產婦自覺下腹部持續疼痛、拒按,煩躁不安,嚴重者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腸脹氣,尿潴留;胎兒-胎盤循環障礙,出現胎兒宮內窘迫。產科檢查:下腹部有壓痛,胎位觸不清,胎心不規律,宮口擴張早期緩慢或停止擴張,胎先露部下降延緩或停止,潛伏期延長。 3.產程曲線異常 宮縮乏力導致產程曲線異常有以下7種: (1)潛伏期延長:從臨產規律宮縮開始至宮口擴張3cm稱潛伏期。初產婦潛伏期正常約需8小時,最大時限16小時,超過16小時稱潛伏期延長。 (2)活躍期延長:從宮口擴張3cm開始至宮口開全稱活躍期。初產婦活躍期正常約需4小時,最大時限8小時,超過8小時稱活躍期延長。 (3)活躍期停滯:進入活躍期后,宮口不再擴張達2小時以上,稱活躍期停滯。 (4)第二產程延長:第二產程初產婦超過2小時、經產婦超過1小時尚未分娩,稱第二產程延長。 (5)第二產程停滯:第二產程達1小時胎頭下降無進展,稱第二產程停滯。 (6)胎頭下降延緩:活躍期晚期至宮口擴張9-lOcm,胎頭下降速度每小時少于lcm,稱胎頭下降延緩。 (7)胎頭下降停滯:活躍期晚期胎頭停留在原處不下降達1小時以上,稱胎頭下降停滯。 以上7種產程進展異常,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總產程超過24小時稱滯產,必須避免發生滯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