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全國婦聯日前發布《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我國0-17歲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鄉流動兒童共有9683萬,已近一個億的規模,并且還在逐年擴大,因此帶來的留守、流動兒童問題日漸突出。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流動兒童是指,流動人口的子女無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負擔的義務教育,同時也被排斥于其它正式教育體系之外的兒童群體。留守、流動兒童研究課題負責人、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部長鄧麗介紹了這份《報告》是如何形成的。 鄧麗部長:我們這次進行的調查,是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數,加以研究推斷分析的,在全國來說是比較全面,時間節點比較近的統計。界定的是0—17歲這樣的孩子,都作為兒童來統計的。 《報告》顯示:全國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也就是說,全國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規模達到3581萬,比2005年時,增加超過四成。鄧麗部長表示,從我國目前的城鎮化發展來看,這個數字今后還會繼續增加。在地域分布上,這次調查也有一些新的情況。 鄧麗部長:農村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勞務輸出的大省。但是這次調查還發現一個新的情況,就是廣東、江蘇這樣的東部發達地區省份,留守兒童也比較多,較為發達的省份實際上既有留守兒童也有流動兒童。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蔣永萍認為,目前,留守、流動兒童仍然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報告》中有一些調查發現很有價值。 蔣永萍主任:學齡前留守兒童的比重有一個快速的增大。他們目前處在身體和心智快速發展,而且是一個發展的關鍵期,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親人的關愛和培育。如果父母一方或者雙發的缺乏,就會造成他們身心發展的一些缺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發現,對于政策導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蔣永萍主任認為,留守、流動兒童中,0—5歲的學齡前兒童問題解決起來更困難。針對這些問題,有人建議立法禁止幼小兒童的母親外出打工。蔣永平主任稱,這并不是好的建議。 蔣永萍主任:如果說,你用兒童的發展去犧牲婦女自身的發展需求,甚至有的時候和家庭的整體發展大計也有沖突,我們從性別的角度出發認為不是一個很好建議。 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報告》中提到了構建減量化機制與完善關愛服務機制相結合的政策方向。蔣永平主任認為,這是目前比較科學的解決辦法。 蔣永萍主任:所謂減量化,就是盡量的去減少父母和兒童分離的情況。但是一下子減少其實是非常難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和關愛服務機制進一步強化相結合,兩邊都去做努力,使這個問題能夠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鄧麗部長也表示,作為婦聯組織,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問題,工作重點也會有些調整。 鄧麗部長:我們的工作重點不僅要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也要今后更多的關注一下流動兒童,主要是農村流到城鎮的兒童。因為,他們很好地融入到社會,能夠享受平等的同城待遇,可能是對今后的城市的整個環境的和諧,也包括認得幸福指數都是相關聯的。我們也提了一些建議。從的來說希望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庭盡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