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快的音樂,大量的插曲,干凈的臺詞,溫和的動作,鮮艷的色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在為夢想奮斗...... 音樂與夢想傳遞的快樂,孩子家長都收到了 最近幾天,6歲的果果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就打開電腦,在愛奇藝網站看動畫片《二兔大夢想》,每天兩集,看完就出去與小朋友玩了。果果的媽媽張女士說,“這個動畫片太快樂了,那么多的插曲,音樂節奏一起來,我女兒就跟著跳起來了。” 音樂是《二兔大夢想》吸引孩子的一個核心元素。在這部短短的36集的動畫片里,創作方置入了至少100首以上的原創插曲,二兔、多多、歪歪博士、豬小小等幾大角色之間的對話,很多都是唱出來的,就像一部簡單的縮小版音樂劇。 這些插曲的主創人員、農民兄弟樂隊隊長蔣立煒說:“我們在創作二兔動畫片音樂時,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一定要創作出孩子真正喜歡的作品。怎樣檢驗呢?就是可以讓孩子一聽音樂就想跟著跳。現在看來,這個想法實現了。” 與音樂相比,夢想的主題,更是既贏得了孩子的喜歡,也贏得了家長的放心,以及主旋律的中國市場。《二兔大夢想》是由麥草動漫策劃出品的,該動畫片的總導演吳海濤曾擔任迪士尼動畫片導演。他介紹說:“從確定要做這部動畫片開始,我們就一直在想,如何避免出現暴力語言與暴力鏡頭。給孩子看的動畫片不應該只靠這些暴力元素來贏得市場,我們要憑著良知來為孩子創作動畫片,我們希望通過動畫片向孩子傳遞快樂與夢想的價值觀。” 吳海濤說,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夢想是一個普世價值觀,也是目前中國大時代的主旋律。在《二兔大夢想》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每天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而且他們還非常享受這個奮斗的過程,很陽光,也很歡樂,特別容易吸引到孩子。 動畫片頻現暴力鏡頭,家長要把關篩選 《二兔大夢想》受追捧的另一個客觀原因,是家長越來越擔憂的國產動畫品質。 兩個孩子模仿動畫片情節燒傷同伴、5歲的孩子模仿動畫片鏡頭從陽臺躍下……近兩年,因模仿動畫片鏡頭而傷害到自己或小朋友的新聞事件屢見不鮮。對此,北京市幼師培訓中心顧問李計鋒指出,模仿是孩子的正常表現,也是激發他們想象的動力,但決不能忽視暴力傾向的動畫畫面對孩子的影響。雖然屏幕上不斷顯示“危險動作,請勿模仿”等提示,但是對于毫無辨別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言的孩子們,此類提示所起作用和意義并不明顯。 《二兔大夢想》總導演吳海濤則說,“孩子看動畫片時,建議家長要把關篩選,這是目前從根源上杜絕兒童動畫片暴力影響的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