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去年10月27日奶粉進藥店試點開始后,國家出臺各種措施促進奶粉進藥店。“嬰幼兒奶粉進藥店”已經實行半年,但就實際效果看來不容樂觀。消費習慣、品牌單一等問題成為目前普遍銷售遇冷的主要原因。 奶粉銷售進入藥店 意在從渠道端抓“安全” 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過去一年,我國重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對嬰幼兒奶粉質量按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監管,努力讓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進而開展了奶粉進藥店的進程,對于多數奶粉企業來說,進入藥店渠道既是挑戰又是機會。 然而從近半年來的情況看,銷售遇冷了。大家不禁要問,僅是因為銷售渠道改變,人們不習慣的原因嗎?記者調查發現,并非完全如此。女兒14個月的李女士表示,如果在藥店購買的奶粉,更有品質保障的話,她會堅定的到藥店去購買奶粉的。由此可見,奶粉的高品質才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焦點。對此,國家也出臺了應對措施,如凡出現兩次銷售不合格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注銷其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許可等。但從確保奶粉安全性上講,僅靠國家監管來控制,其效果也是有限的。最重要還是從奶源、廠家等生產源頭來加強品質管控。 貝智康在安全性和質量方面都走在行業的前端。其一向注重奶粉的品質,非常重視生產過程管理。早在2002年,貝智康就導入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管理體系,并于2005年通過了HACCP體系認證。在2006年被評為“兒童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優秀企業”,并被列為“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單位”。十多年來,貝智康始終堅持“對每一個細節、指標苛刻,對品質極質追求”的品牌精神,致力于為中國寶寶提供高品質、高安全性的嬰幼兒奶粉。 堅持藥品級生產標準 貝智康鑄就卓越品質 2013年,貝智康通過了國家GMP認證,生產管理標準又有了質的飛躍。對嬰幼兒乳粉實行GMP認證,由過去只需要通過QS認證的“食品”類管理標準,提升為必須通過GMP認證的“藥品”類管理標準,這就意味著乳粉生產企業必須具備更良好的生產設備、合理的生產過程、嚴格的過程管理和先進的監測系統,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符合法規要求。企業認證標準提升,無疑是為奶品的生產提高了準入門檻和質量要求。 做為國內首批通過GMP認證的企業,貝智康讓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標準達到制藥級標準,遵照(GMP)藥品管理標準進行嚴格把控。用藥品的監管標準來系統的監管奶粉生產程序,確保奶粉生產環節的高度純凈無污染,從根本上保證消費者的安全和權益。相信不久的將來,貝智康將推出更高品質的安全放心奶,帶領國產奶粉跨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