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是香港知名導演,如今卻隱居北碚一偏遠小鎮賣小面。余積廉的轉型,就像他電影里的人物一樣傳奇。
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三十多年后,他只有一個感覺——累。累過之后,他開始思考什么是幸福,開始懵懵懂懂地尋找幸福。最后發現,幸福,其實就是平凡、簡單和自然。
雖然已是老人,但在這個偏遠山區小鎮上,他的衣著絕對前衛——一件白襯衣外罩一件攝影背心,還打著領帶,顯得精神矍鑠。碰見熟人,就像江湖中人般雙手抱拳打招呼。
他看上去不像賣小面的,但12日下午,記者的確看到他將桌上客人吃罷的碗筷收攏洗凈,之后拿起電話,用帶著明顯粵語腔的普通話說:“喂,明天請送涼面20斤,熱面5斤。OK!”。稍稍閑了,他從柜臺里拿出一杯咖啡,喝了兩口,又拿出一天的營業款,小聲數起來:“One(一)、two(二)、there(三)……老婆,今天賣了83元呢!”賣小面的會一口英語?
他叫余積廉,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身份是香港唯益電影公司總經理、獨立制片人、知名動作片導演。其代表作有:由胡慧中主演的《決戰天門》、《少林達摩》等。轟動一時的臺灣影片《歡顏》,也是由他擔任的總攝影師。
他的身份證歸屬香港,上面寫著:余積廉,生于1940年;他的港澳同胞回鄉證上寫著:職業——導演。
1998年起,余積廉這個名字突然在香港演藝圈銷聲匿跡。“躲到這里賣小面來了。在復雜的演藝圈呆久了,累!平凡才是幸福。”他說。
小鎮上的神秘老人
這里是北碚區天府鎮五井村5組,場鎮距北碚城約10公里,四周是山,也是北碚重要的產煤地。放眼望去,到處黑黑的。不斷有煤車經過,塵埃將街道弄得失去了本色,房屋因此蒙上一層黑灰。
與余積廉一起經營面館的妻子蔣雪梅,就是地道的天府鎮人。
這家沒店名的小面館在天府中學校門前,顧客主要是學生。面不貴,二兩小面2元,分量足。如不夠,可以添加,不再收錢。
余家就安在面館旁一幢破舊樓房里,一室一廳,很簡陋。廚房堆滿雀巢咖啡的玻璃瓶。小小的客廳,擠著一臺21英寸的彩電,一架木沙發。另有一張辦公桌,上面擺著劇本書稿和一本《于丹莊子心得》。夾著書簽的那頁,用鉛筆勾出這樣一句話:“每一個生命的個體雖然表面各異,但本質卻是相同的……無論是榮譽還是困苦,一切都會成為過去……”
墻上掛滿畫,有的裝裱精美,上面蓋著“我是山人”的印章。“我是山人”是余積廉的別名。到天府鎮后,他就為自己取了這個名字: “我喜歡這里的山,雄壯中不乏秀麗,再浮躁的人到了這里,也會心如止水。在燈紅酒綠、充斥著權利與金錢的大城市,永遠無法找到這種寧靜。”
在余積廉心中,這座嘉陵江邊的小鎮,仿佛與急速進步的時代隔絕了,他好像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山里人”:“也許,這便是武俠小說中高人隱修的地方吧。”
天府鎮街上,沒人知道這個老人的過去。“他是香港人,退休了,好像姓余,挺神秘的!”這是街上的人對余積廉最透徹的認識。
小鎮人對余積廉還有一個認識——“武林高手”。一次,兩只發狂的狼狗在街邊向他發起攻擊,余積廉扎好馬步,一掌劈去,一只狗應聲倒地。另一只沖上來,一人一狗對決后,兩只狗不敢再上前。余積廉不顧觀者詫異的眼神,揚長而去。從此,這個老人身上的神秘色彩更濃了,再加之他有正義感,好打抱不平,有人就給他取了個外號——獨行俠!
“我一般很少和周圍的人說話,但會熱情地打招呼,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那所謂璀璨的過去。有時有人問及,我就裝作聽不懂他們的話。”余積廉的確聽不太懂當地話,別人更聽不懂他那些脫口而出的英語。
唯有家里書架上那些影像資料和劇本,方能見到這個老人當年的影子。那里存有兩張《決戰天門》和《少林達摩》的宣傳海報,上面寫著“導演:余積廉”;還有一些老照片,其中有拍片花絮,也有他和香港一些知名演員的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