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胡錦濤
重慶抓住中央直轄、三峽工程建設、西部大開發三大歷史性機遇,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積極擴大開放,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綜合力進一步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在西部12個省區中均在前5位以內。200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86.20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437元,比上年增長11.9%。全市地方財政收入達到529.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5%,其中一般性財政收入317.72億元,增長23.7%,占財政收入的60.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51.84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建設與改造投資1822.21億元,比上年增長26.1%。
重慶是一個綜合性的老工業城市,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1.5萬余戶。2004年,工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3.38億元,增長37.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1%,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2005年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1023.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全部國有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實現增加值716.36億元,增長17.1%。產品銷售率為98.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2006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234.1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45.38億元,增長20.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創直轄以來最高水平,達到153.3%,比上年提高15.8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316.66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實現利潤154.71億元,增長35.3%;總資產貢獻率為10.4%,上升0.5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87470元/人年,增長24.8%。重慶工業輕重并舉,門類齊全,制造業發達,摩托車、汽車、儀器儀表、精細化工、大型變壓器、中成藥等,是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重慶擁有亞洲最大的鋁加工廠,有規模以上汽車、摩托車企業382家,摩托車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出口超過二分之一。重慶已成為全國十大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之一。
重慶是一個大城市與大農村的結合體,農村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農業資源極具開發潛力。現有耕地210萬公頃,勞動力1361.5萬人。重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豬肉生產基地,全市農村全面向小康邁進。2005年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2.19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種植業358.30億元,增長3.9%;養殖業249.49億元,增長6.9%。2006年,因受旱災影響,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7.24億元,比上年減少3.2%,其中種植業340.95億元,減少5.1%;畜牧業240.31億元,減少0.4%。
重慶兩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和長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貿中心。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國、聯動長江、輻射西南、層次清晰、結構緊密,由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發展的消費品市場體系。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6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1%。200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15.7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3%。2006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
2006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8.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1.29萬人,增加45.3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6.7%,提高1.5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9.9‰、死亡率為6.5‰,分別上升0.5和0.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3.4‰,上升0.4個千分點。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2.2。全年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9215元,比上年增加2585元,增長1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70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266元,增長18.1%;人均家庭經營收入525元,增長6.7%;人均財產性收入193元,增長2.5%;人均轉移性收入2564元,增長0.6%。城市人均消費支出9399元,增長9.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長2.3%。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長20.3%;人均家庭經營收入1350元,減少12.5%;人均轉移性收入187元,增長26.1%。農村居民家庭經營費用人均支出791元,比上年減少5.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05元,增長2.9%,其中用于衣著、居住、交通通訊、家庭設備用品、醫療保健等消費分別增長18.1%、10.0%、14.4%、23.2%和11.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52.2%。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316.78萬人,比上年增長4.6%;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55.12萬人,比上年增長7.3%;參加失業保險193.01萬人,增長2.6%。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4.99萬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81.28萬人,增加5.54萬人,增長7.3%;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民4.29萬人,增加3.0萬人。
重慶是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最大的郵政電信樞紐,是聯系西南地區的郵電通信業務指揮調度中心。郵電通信暢達180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大中城市之間開展了商包直投、郵政快件、特快專遞等業務和國家郵件互換業務。
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