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南方媒體大量報道了16歲獨生少年王X濤,于6月12日弒母殺父的案件,阿濤為追求“自由”,“蓄謀兩年”,制造了這一有悖人倫的慘劇,有如隋煬帝楊廣弒父殺兄,將遺臭萬年,是當代“小皇帝”以自我為中心惡性膨脹的一個典型案例。此案警示人們:該把“小皇帝”的華麗桂冠返還西太平洋了! “小皇帝”的說法是泊來品。1985年,美國一家雜志刊登了題為《一大群小皇帝》的文章,首次給這一代獨生子女戴上了“小皇帝”的洋帽子。1986年,題為《中國的“小皇帝”》的報告文學,向中國社會發出警告:中國歷史進入80年代以來,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用全部精力供養起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地患了“四二一”綜合證的孩子――獨生子女們,是凌駕于家庭、父母及親屬之上的“小皇帝”。心理學家分析: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個性方面的顯著差別,一是責任心比較弱,二是以自我為中心傾向明顯。這一特點在王X濤身上有集中體現。其父王建軍不遠千里只身來廣州打工,每次用血汗錢給他買回吃穿玩的禮物,他不屑一顧,對父親“沒感覺”;不滿16歲,父母節衣縮食,花10多萬元為他修建了頗有氣派的娶妻新房,他不領情;父母與他商量想生個女兒,他說“如果生了就把她掐死”;就連行兇時,父母被動挨斬,奪回刀、棍也不還手,他卻往死里砍,刀刀致命;殺死母親,重傷父親后,他沒一絲悔意,自稱“解脫”了,“自由”了。由此可見,王X濤以自我為中心的劣根性,已經到了無以復加、喪失人性的程度。
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到清宣統共230名皇帝,弒父殺兄有史為證的僅楊廣而已。當代九千多萬屬獨生子女的“小皇帝”,同時砍殺父母的也就王X濤一人。王X濤盡管只是極端的個案,但表現出的問題足以讓我們對整個獨生子女一代引起足夠的關注和思考。雖然千百萬獨生子女絕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陽光青少年,但在王X濤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冷酷無情、極端自我等種種心理問題,在獨生子女一代身上都有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表現。因考學、就業、戀愛、追星、網癮等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疾病和偏執行為,不過是王X濤大小不一的翻版。其中輕者導致憂郁癥、自閉癥,而嚴重者會導致自殺或殺人而走向極端,對此媒體常有披露。這正是獨生子女所呈現出的時代病,必須引起社會各層的高度關注,防止這類悲劇重演。
從1979年國家出臺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胎的政策,至今已有28年。千百萬獨生子女已經長大了,而真正成為新的一代。在21世紀,我國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將支撐起中國現代化建設,承擔起迎接未來挑戰的重擔,他們是中國未來希望的寄托。據統計,我國目前大多數城鎮地區,領“獨生子女”證的占90%以上。因此,抓好了獨生子女的教育,就抓住了青少年的主體部分,是最大的“希望工程”。從目前王X濤等案例暴露出來的問題看,必須著力抓好三個環節:一是要矯正稱呼莫溺愛。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之初,把這些數量較少的、新興的社會群體稱之為“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陽”,反映了社會和家長的關愛。但這種說法,容易使他們產生優越感,滋生以自我為中心等不正常心理。全世界都相信:愛是陽光,愛是人類最光明的語言和最珍貴的營養。然而,從揚麗娟到王X濤等一幕幕悲劇告訴人們:愛心既能造就未來,也能葬送未來,溺愛將會毀掉新生代。二是素質培養防失衡。要著眼政治,注重品德,克服目前獨生子女教育重智輕德、重身輕心、重物質輕精神、重他律輕自律的種種誤區,重視對其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著力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夠自強自立的一代新人。三是彌合新情防冷漠。家庭是社會細胞。隨著社會發生深刻變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新變化。區別于傳統的家庭親情、倫理和道德規范,在我們周圍的家庭中,正出現親情荒蕪、禮儀缺失、代溝加深等不和諧現象。據浙江金華市統計,61%的中學生認為自己與父母存在矛盾,15%的中學生認為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經常不與自己交流。克服這種“家庭冷漠病”,找回我國傳統的親情美德,社會要倡導,學校要教導,家長要引導,子女要自導。(作者:廣州市公安局 咼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