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長大了,嬰兒床、推車、嶄新的小衣服、玩具等東西都讓年輕媽媽們難以處理,于是網上、社區里出現了嬰兒用品“跳蚤市場”。今天,相關部門指出,這種二手嬰兒用品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衛生問題。
寶寶用過的東西:處理起來難
記者在亦莊21世紀幼兒園門口,隨機采訪了幾位前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結果他們都表示,孩子用過的東西、玩具已經裝了好幾個箱子了,家里都快沒地兒放了。
一位姓鐘的女士說,兒子現在三歲了,以前買的很多東西都是進口的,很多小衣服一次都沒穿過,連標簽都還沒來得及剪孩子就已經穿不了,真是不知該怎么辦。
近日,一個小小的“媽媽寶寶跳蚤市場”出現在亦莊金地格林小鎮廣場商業區里,在這個小店的二層閣樓里專供家有剩余嬰兒用品的人到這里來“交換”。
網上交易:衛生安全有隱患
記者在一些社區的BBS上發現,嬰兒用品的二手買賣也十分普遍,在一些二手商品的網站上都有專門的區域。對于嬰兒用品二手轉讓方式,年輕父母大部分都很樂于接受。但也有一些家長表示對二手嬰幼兒商品衛生安全很擔心。
一位姓陳的女士表示,嬰兒用的東西要保證絕對衛生。“我就曾經想在網上給孩子買一件3元的紅色刺繡肚兜,后來在跟賣家通電話時,人家只是口頭表示自己的衣服絕對干凈,至于消毒等等一概不提。我實在是不敢買。”陳女士說。
國外:嬰兒產品跳蚤市場很普遍
據介紹,在國外這種社區居民間的嬰兒物品流通十分普及。這種經營方式,并不一定要求所有物品都放在店里,像嬰兒床、推車等大件物品,賣家只需提供圖片和簡介,定好價后放在店里展示,有意要買的可直接上門看實物。這與二手房的經營方式有相似之處,店家從中收取10%的服務費。
民俗鏈接:小孩兒要穿“百家衣”
北京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起初的“百家衣”就是用各色碎布拼制衣服給小兒穿,意思是這樣的衣服和乞丐的百結鶉衣一樣,可以叫小孩像卑微的乞兒似的易長大。后來演變為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贈送已經穿過的小孩兒衣服,有茁壯成長代代傳的寓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