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乃珊把她的新書發布會放在上海老街上的“上海茶館”,圍著紅褐色的長條桌,嗑著香脆的瓜子,品著茶館老板專門奉上的好茶葉,程乃珊用她那口連老克勒都挑不出瑕疵的純正上海口音,打開了“老上海”的話匣子:“我絕對不是在重復陳丹燕,實在是老上海可圈可點的故事太多了,我是女作家,當然更關注女性的傳奇經歷。有人問我為什么不把這些故事寫成小說,我說是真來不及了,這些老人家越來越少,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挽救歷史的工作。何況她們的經歷,曲折離奇得我連編都編不出來。”
&nb sp; 說到出生地上海,程乃珊充滿了驕傲:“在上海,總會有傳奇發生,這就是大都會和大城市的區別。上海,是中國最有傳奇色彩的城市,而女性的傳奇對讀者更有吸引力。”
相比較王安憶和陳丹燕,程乃珊說寫上海自己更有優勢:“我有那么多感性的積累,從我曾祖父開始,我家四代就是在上海生長的。
書里的很多人物,都跟我的祖父母、父母,或者我本人有過直接的接觸,很多都是我們家的朋友。”家族中的人,為程乃珊提供了大量的線索和圖片,有點“藍色血液”的程乃珊,甚至把自己祖父母的結婚照、自己做小儐相時的紗裙照、姐妹們風華正茂時的時裝照都統統收進書中。至于把書取名為“上海Lady”,程乃珊說就是一種中、洋的結合,而且,“Lady是指那些很大氣、很有時代感的女人。”
為什么女作家們總是對老去的故事格外敏感?程乃珊答:“我不是在懷舊,我只是把當初的東西揪出來,告訴現在的讀者,就是它們,讓上海成為今天的樣子,那是現代上海時尚的一個源頭。”
的確,在書中出現的,都是那個時代最能代表上海的女性類型:有嫁入豪門的少奶奶,也有反抗父母之命的千金小姐,有百樂門風情萬種的伴舞女郎,也有銀幕上傾倒眾生的一代影后,有大戶人家深諳人情世故的娘姨,也有走出國門學開飛機的先鋒女性……正因為有了這些風華絕代的女性,才讓那個我們心目中的老上海,集合妖嬈、嫻雅、高貴、斑駁等名詞之大成。
程乃珊這樣評價女人之對城市的意義:
———總覺得,有怎樣的城市,就有怎樣的女人。城市與女人,猶如燈籠里的那一點火,因為有了女人,城市才生動起來。女人不是邏輯的,但冷眼看她們,在傳統與現代、自由與約束、出格與規范之間婉轉徘徊、掙扎與游移,完全是胸有成竹,其中的千姿百態,真個是風情萬種。如果說,上海男人是一對冰冷尖削的鋼針,上海女人,則是那團柔軟毛茸的絨線。絨線與鋼針糾纏之際,在欲拒還迎、牽絲攀藤的交鋒中,織出各種圖案的一片彩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