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日子,廣州市蘿崗區九龍鎮逕頭村的困難戶陳黃輝老人成天笑瞇瞇,因為他家的住房保障問題被列入“惠民安居工程”,蘿崗區政府安排4萬元,請來建筑隊,為他拆掉危舊房重建新居。老人掐掐手指,還有1個月一家5口人就可以住進65平方米的新房了!廣州市委、市政府今年出臺的“惠民66條”政策,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甜入心田。
民生福利最貼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隨著財力不斷增強,應該更多解決民生問題
29年改革開放,廣州經濟迅速發展。去年,廣州實現生產總值6068億元,同比增長14.7%。但是,作為一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轉型的特大型城市,一件件、一樁樁亟需解決的民生問題壓在廣州決策者的心頭。
“關注民生、情系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是廣州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責任。”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說,“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是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廣州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舉措。”
深厚的為民情懷,必有重大的為民舉措。市第九次黨代會剛一結束,新一屆廣州市委就決定出臺一個文件,將群眾最需要、財力可承受、近期能解決的民生問題列出清單、逐一細化,公之于眾、狠抓落實。今年5月3日,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切實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面世,它涵蓋了“三農”、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共安全、住房保障、城市交通、人居環境、文化體育和政務服務水平等11個方面66件實事。市民稱之為“惠民66條”,是新一屆廣州市黨政班子為群眾辦的大好事,專家則稱之為“在制度創新中落實社會公平正義的最新努力”,是拉近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距離,讓人民群眾在得到實惠的同時增加安全感、信任感、公平感的有效政策。
原來群眾反映強烈、但由于歷史原因未能及時解決的民生問題,在“惠民66條”中都積極安排解決。由于政策原因,過去企業退休人員因繳費年限不足、無法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問題,今年起得到了妥善解決;以7月1日起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等7種慢性病的門診專科藥費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為標志,患病群眾尤其是慢性病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
領導都有一份沉甸甸的“心結”。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廣州比以往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協調利益關系、保障基本權益、完善公共服務、促進公平正義。“我們要繼續努力,更加關注民生,切實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堅定地說。
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一個個逐步破解,羊城百姓在共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中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廣州對改善民生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就是要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作為著力點,努力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曾因治安混亂“聞名”全國的廣州火車站,實施立體化治安防控后,呈現出一番新氣象。今年春運期間,火車站廣場刑事發案率同比下降65.2%,創歷年春運最好成績。今年前8個月,火車站廣場刑事發案率同比下降62.1%,無刑事發案日達186天。
這是廣州社會治安形勢不斷好轉的有力印證,也是“惠民66條”初顯成效的一個縮影。綜觀今年前8個月,廣州全市“兩搶”、“兩盜”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7.7%和26.7%。很多市民表示,現在上街敢穿金戴銀了;商旅客人也紛紛對廣州的治安新面貌豎起大拇指夸贊。據中山大學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廣州市民的安全感比去年下半年上升11.2個百分點,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提高35.8個百分點。
隨著群眾過去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一個個被逐步解決,廣州變得更加安全、更加舒適、更加祥和了,羊城百姓在共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中不斷提高生活品質。今年以來,這種感受、這種體會,普通市民比以往更加強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