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于 2008-3-28 18:31:25
|
只看該作者
例文1
吉林 賈曉瑞
……媽媽終于火了,抬手給了我一巴掌,我捂著火辣辣的臉,一轉身跑了出去。
天又黑又冷,我裹緊大衣,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走著。我一邊走一邊和自己賭氣:“我決不回去!決不!”就這樣,路越走越長,天越走越黑。哎,去哪兒呢? ?,反正連家都不要了,去哪兒都無所謂。我的腳步漸漸慢下來,最后,索性找個地方坐下。以后怎么辦?我摸遍全身,只找到一角錢,哼哼,乞丐都比我富有,我自潮。抬頭一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了,怕是半夜了吧,我有些膽突突地,萬一碰上壞人怎么辦?想到這里,我隨手撿起一塊石頭抱著。“咕嚕嚕——”是肚子在抗議了,可我實在無力填飽它,無奈,只得站起身,繼續走下去。
起風了,我不住地哆嗦,真該死,晚上怎么這么冷呀,我趕緊跑起來,希望能增加熱量,結果沒跑幾步,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風越刮越大,我忙找了個旮旯躲進去,把頭縮進大衣里,不知是餓的還是累的,我竟蹲著睡著了。不一會兒,被惡夢驚醒,便再也不想睡了。衣服外面寒風刺骨,肚皮里面饑腸轆轆,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人來關心我呀!可是,街上連個人影也看不到。我總算是體會到了當個流浪著的滋味,不過,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是無家可歸,我是有家不回。哎,何必和媽媽頂嘴呢,她說她的,我聽著就是了,其實,我也知道她說的對,就是煩她太嘮叨了,我真是太任性了。也不知道現在爸媽在干什么?是滿市找我,還是等我回去?說不定,媽媽把噴香的飯菜都做好了。還有,我出來這么長時間,小鳥有人喂嗎?今晚還有好節目呢,況且我的作業還沒寫呢,明天可怎么上學呀!我受不了了,回家,回家!我站起身,拼命地往家跑。
跑著跑著,我看到站在十字路口的一個人影,沒錯,是媽媽!她站在寒風里,兩手搭在嘴邊,一聲一聲地呼喚著我的名字,嗓子都喊啞了。我鼻子一酸,心里熱辣辣的,“媽媽——”我大聲答應著,直向媽媽奔去……
這是我第一次離家出走,可也是最后一次了。媽媽,您能原諒我嗎?
[評析] 這篇作文,選材新穎,詳略安排得當,主要情節記敘細致入微,在記敘中,恰當地插入了心理描寫、行為描寫,從“我決不回去”到“拼命地往家跑”,再到“直向媽媽奔去”,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離家出走的情景和心理變化過程,從離家出走這一反面事例,體現了作者對母愛的感受,本文的立意也是深刻的。文章采用順敘寫法,比較適合讀者更關心后果的這一類事件,假如把后果(回家)先寫出來,就減少了讀者往下讀的興趣。
例文2
我逐漸了解了他
一張堅毅而嚴肅的臉,高高的鼻梁,濃眉下是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高大魁梧的身材,甚至有些讓人生畏。這就是我的父親。(文章開篇簡潔,通過外貌特征的描寫,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小的時候,對于我來說,他簡直是個門神。我還清楚地記得,6歲時我第一次挨打的情景。那次是因為我偷著拿了儲蓄罐里的一角錢去買冰棒,父親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了我,隨后不太狠地給了我的屁股兩巴掌。我哭了,盡管他以前是那樣關心我,我還是恨他。從此,我們父子之間有了一條無形的界限。(略寫的這件事情,交待了“我”對父親的不了解。)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他的感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句過渡很好,自然地引出下文。)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一個星期天,我從夢中醒來,發現已是早上9點多了。本來和同學約好9點30分集合去做好事,讓奶奶叫我,可奶奶卻因為做早點忘了。我心中真是惱火,沖著奶奶大聲吵嚷,不想卻被隔壁的爸爸全聽到了。他緊皺眉沖進屋來,我嚇得縮緊(好詞!)了頭,心想這頓打恐怕是躲不過去了。可是,爸爸并沒有打我,而是把我叫到他身邊。我帶著迷惑而驚恐的神情望著他。“孩子,你長大了,打也沒有用。你應該知道尊敬長輩是中國幾千年的美德,等你長大以后就會懂得奶奶對孩子們的心了。”這次父親沒有打我,而且以后也很少打我。然而我卻越來越懂得有許多時候語言比拳頭的份量重得多。我對父親有了些新的認識。(夾敘夾議,說明此事對“我”的教育影響很大,對父親開始了解了。)
后來,一次勞技課要求我們準備幾塊做泥塑用的竹板。我家沒有珠子,往哪去找呢?我只能又把這事告訴了父親。父親二話沒說,便騎上自行車走了。已經進入冬季了,望著窗外那搖曳的紙條,那卷著黃沙的大風,我茫然了。(恰當的景物描寫,襯托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父親的身影重又出現在門口。他滿臉塵土,頭發被風吹得十分零亂,發絲間夾雜著細小的沙粒。那發紫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興奮地揮動著手中的幾塊竹板:“我在馬路上轉了轉,從廢竹筐上抽出來的,你看行嗎?”望著父親額頭上的皺紋,只覺得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深深地點了點頭。父親連身上的土都顧不得彈,便拿著竹板到陽臺去了。只見父親坐在小凳子上聚精會神地用木銼銼著竹板,一會兒又用砂紙打磨,然后用眼睛瞄,再打磨,一顆顆汗珠從他的額頭上滑下來。(這句行為描寫,看出作者對關鍵的事情舍得用筆墨,而這些筆墨用到了當處。)我默默在望著父親雙鬢上過早出現的銀絲,難道父親真的老了嗎?不,在我的心中,他永遠精力旺盛,永遠高大健壯。14年來,他給了我多少關懷和愛護,每當我在學習上有了困難,父親就會不厭其煩地幫助我,直到弄懂為止;每當我生病發燒時,他總是在病床旁陪伴我,護理我……而現在,為了這幾快不很要緊的竹板,父親卻在大風中奔波,又不顧寒冷替我做著本該我自己做的事。(抒情議論,道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此時,“我”已經了解了父親。)看著看著,我無聲地哭了,我第一次被感動地哭了,我的心中就像翻到了五味瓶,說不出是什么滋味,我第一次真正感到了父親的偉大和父愛的深沉。(“深沉”一詞寫出了父愛的特征,用詞準確。)
隨著時間的推移,又經歷了一些事(雖是一筆帶過,但增加了普遍性,可見,略寫不等于不寫。)父親平凡的言行無不體現著他對兒子的愛和期望。我更了解父親,更敬佩父親了。(篇末扣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