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孩子及早學習外語,是有一定優勢的。
因為,人的發音器官,在青春期前皆處于發展狀態,具有相當大的彈性。一旦過了青春期,發展便漸趨穩定,彈性也逐漸減小。因此,就語言發音而言,若是一個孩子從小學習第二語言,有充分機會使用這些語言,他的發音器官自然會配合這些語言發音系統調整形狀,發出這些語言需要的各種聲音。而過了青春期再學習另外的語言,由于發音上會有一些限制,于是產生所謂的腔調問題。
這是孩子早些學第二語言所占有的第一個優勢。
從外在環境和心理上來說,大人學英語時,會介意自己的文法與意思是否正確,說錯了會覺得沒有面子;而小孩子的“語言自尊”尚未形成,不會分辨哪一個是、哪一個不是自己的母語,自然就不會抗拒學習或者是說外語。外界對孩子的要求,不會太高,對孩子的每一分進步的表現,都會給以積極的鼓勵和贊賞,這對孩子學習第二語言也是種促動。
除此之外,孩子還具備第三個學習第二語言的優勢。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他們從出生開始,就能夠從各種情境中不斷吸收、記憶所有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觸摸到的東西,并依次進行模仿。開始時,只是無意識地模仿,從中體味著語音、聲音及影像的意義,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東西,因笑而笑,因哭而哭,隨著經驗的增多,漸漸地組成有意義的概念,并以自己的意識進行判斷。孩子長到了一二歲時,就能模仿大人的發音、姿態、手勢、自然的動作語言了。這時候,學習第二語言,等于水到渠成,無任何學習的困難和壓力。孩子就像一塊純凈、干爽的海綿,在快樂的心態中,享受著學習的樂趣,吸收著知識,并將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完整的表達。
對于學習第二語言,理論上來說,孩子還具備第四個優勢。
學習第二語言的重中之重,就是詞匯量掌握的多少。因為語法的掌握,必須在時間和經驗中修正改進。孩子早早地就進行詞匯量的積累,詞匯量越豐富,孩子就越能將意思表達清楚,而掌握語法的能力越好,孩子越能流暢地說第二語言。也就是說,孩子的第二語言的學習時間,得到了最大量的延伸,無論是掌握詞匯量還是語法修正,都能夠得到最寬松的時間保證。
有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年齡這么小,學第二種語言,可能會造成概念的模糊。
其實,孩子學習第二語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因為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同時已經擴充了孩子的大腦吸收容量。俗話說:3歲定一生。人的大腦中有幾億個細胞,連結成龐雜的網絡,而這些腦神經細胞在3歲時發展達最高峰,如果在3歲前沒有給予大量刺激,部分腦神經細胞會因為無用而萎縮。在3歲前給孩子各種豐富的刺激,可以激發腦細胞成長,雖然不見得立竿見影,但卻是為日后的學習、發展儲備了能力。因此,學齡前的寶寶學語言會比其他年齡的人來得容易,所以,只要孩子對外語有興趣,越早接觸越能夠自然正確地發音與使用。
所以,明智的家長,如果有讓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機會,就讓孩子去學習吧!因為,這會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