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樓主 |
發表于 2008-1-20 12:55:25
|
只看該作者
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
孩子對幼兒園的適應是一個質變的過程,事物凡是發生質的變化時都是極為困難的,特別是人類。孩子是未成熟的人,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能使自己馬上適應幼兒園,又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想通適應過程中的困難與將來目標之間的關系。當離開熟悉的家庭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兒童只感到不適和恐懼,由于他們沒有能力消除自己的痛苦,這時身邊的成人必須要與孩子一起度過這一艱難時刻。
陪園
幼兒園和家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幼兒園沒有熟悉的人,其結構、物品的擺放方式、整體氛圍都沒有家的因素,所以,在孩子入園早期,最好讓家庭中某一成員陪伴孩子,這樣家庭成員在新的環境里成為孩子與熟識的家庭環境的聯結。兒童的認知方式決定了他無法對完全陌生的事物產生興趣,只有當新事物與舊有認知產生聯結時,他才能夠在兩者的比較中產生新的認識,進而接納新事物。
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全新的,而陪園的家長就是其中與舊事物的聯結,使兒童能夠放松地去了解并體驗新的環境,更積極地接納它。雖然看上去孩子只愿意和自己的家長在一起,不接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可是心理上,他正在逐漸地建構對環境和老師的安全感,像坐在安全島上靜觀眼前海面上航行的船只,當對海和船都不再感到陌生的時候,離開小島才不會讓他恐懼。
如果家長不陪園,孩子一下子莫明其妙地被扔到一個新環境里,當他恐懼地大叫媽媽的時候,媽媽卻把他扔到陌生人懷里離開了,這時的恐懼是無法形容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在一艘船上航行,船上的人朝夕相處,已經像親人一樣,當這條船離開一個小島時,自己卻被一個人留在島上。當船離開的那一瞬間,會有什么樣的心情?那種心態估計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會成為內心深處永遠的傷痛。我們可能從此害怕離開熟悉的人群,不敢到新的地域去探索,害怕被遺棄。隨著時間的推移,成人以后的生活經驗可能會消除這種恐懼,并對自己當時的恐懼自嘲。但兒童不同,他們還沒有這樣的思考能力和自嘲能力,由于生存的本能,他們極其害怕被拋棄。入園的第一天家人就離開,會被兒童誤解為自己被遺棄了。所以三歲前的兒童入園,需要家人陪伴。
陪園是入園期的第一階段,我們叫“消除陌生恐懼”。陪園是否成功,取決于陪園人員的行為是否得當、心理是否健康,大體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平靜耐心
陪園是一件艱苦的工作。老師們都在工作,家長想幫幫忙,可是由于不懂得幼兒園規則,經常會給老師的工作帶來干擾。有時候,當家長參與不當被老師指出錯誤時,也會感到心里不舒服,覺得自己礙手礙腳。如果老師在工作中無暇顧及陪園人員,他們就會有被冷落的感覺,再加上成天無事可做,就會挑幼兒園和老師的毛病,這更加劇了陪園人員的不快。所以陪園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讓自己帶著良好平靜的心態陪伴孩子,使之對新的環境有一種基本的熟識感,這時陪園期就可以結束了。
不干涉孩子
陪園人員在陪園時期盡量不要干涉孩子,在老師不要求的情況下,不要要求孩子參與幼兒園的活動,不要要求孩子主動地向老師問好,更不要反復地勸孩子去參與到小朋友的游戲,這樣都會造成孩子的緊張感,使孩子產生拒絕心理。如果不干涉孩子,孩子會慢慢地放松緊張的情緒,雖然身體還靠在家人的懷里,但心已經被老師和其他孩子們的有趣活動吸引了。這時,他們會將眼前看到的景象組織成自己的經驗,慢慢吸納,不再感到陌生。
配合老師工作
在陪園期間,先不要急著挑幼兒園的問題。不論幼兒園有多么好,如果有人專門注意她的不是,都會發現很多不對的地方。這樣做不利于陪園人員保持良好的心態,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入園適應。因此,陪園的家長最好帶著良好的心理去理解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發現不當之處也要平和地和老師溝通。
當老師要求孩子去參與活動,而孩子又不愿意離開你身邊的時候,你可以先陪著他走到群體中去,等他安定下來,然后告訴他:我不會離開你,就在那邊的小凳子上等你。然后讓孩子在自己的位置上待一會兒,讓他發現自己離開了家人也沒有什么危險。這是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
如果老師不要求孩子參與活動,那么就隨孩子的意,孩子愿意離開就離開,不愿離開就讓他呆在家人的懷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一直坐在你的身上,要讓孩子面朝活動區,敞開你的雙臂,使他可以隨時走動,選擇離開與否。如果不這樣做,你緊緊地抱著他,讓孩子貼著你的身體坐在懷里,他就看不到其他孩子的活動場面,而只能體驗到你身體給他的愉悅感,只追求這種舒適。這種陪園方式會增加孩子對新環境的接納的困難,也就失去了陪園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