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表現
霉菌性外陰炎的臨床癥狀為瘙癢、灼熱感及小便痛(并發尿道炎),許多婦女主訴性交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表皮的變化多種多樣: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亦可形成濕疹狀糜爛,局限于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陰唇之間及陰蒂附近粘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患處疼痛,局部淋巴結發炎。
診斷鑒別
嚴重及頑固性外陰瘙癢,首先應考慮是否霉菌感染,可通過局部分泌物直接涂片檢查與培養明確診斷,鏡下容易看到霉菌的菌絲分枝和芽胞。白色念珠菌為卵圓形,革蘭氏染色陰性,但染色常不均勻,約3~5μm(較葡萄球菌大數倍),常產生長芽而不脫落(芽胞),以致形似菌絲而實非菌絲,故稱之為假菌絲(pseudomycelia)。
治療
1、洗凈外陰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局部涂2%龍膽紫液。
2、對于霉菌性陰道炎可用2~3%的蘇打液沖洗外陰及陰道或坐浴。可使用咪唑類軟膏,也可局部涂搽制霉菌素軟膏(10萬U/g)2~3次/d。治療后為了促進陰道上皮再生,可應用少量雌激素(已烯雌酸0.25~0.5mg/日,3~5天)。
霉菌性陰道炎,顧名思義就是由霉菌感染引起。其發病率已高于于滴蟲性陰道炎。醫學上把霉菌感染稱為是念珠菌的感染,因此霉菌性陰道炎也稱念珠菌性陰道炎,多見于幼女、孕婦、糖尿病患者,以及絕經后曾用較大劑量雌激素治療的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