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中醫理論,中藥、中成藥的藥性有寒、溫之分。比如,咳嗽有寒咳和熱咳,前者表現為痰白、泡沫多,后者表現為痰黃結塊。寒咳藥用溫性發散的藥物,這時人有寒冷的身體特征,會自然地傾向于更想喝熱水,喝冷水就不舒服;熱咳需要用清熱解毒的藥物,這時人會選擇涼點的水。所以無需記住送藥喝熱水還是冷水,你自然會根據身體狀況作出正確而舒服的選擇,這種自然選擇通常也會和“溫藥用溫水,寒藥用寒水”相符合。 中成藥跟西藥一樣,有個基本的服藥原則:不能用果汁、牛奶、酒精送藥,也不用糾結于溫水和冷水問題,用干凈的溫開水送服就行。干吞藥物是錯誤的做法。羅懿妮說,干吞下的藥片可能粘在咽喉、食道,藥物對粘膜有刺激作用,可造成皮膚粘膜的損害。
確實有些藥物是需要舌下含服的,比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硝酸甘油。這是因為,硝酸甘油能被舌下粘膜吸收,藥性直接到達血液中,達到快速起效的目的。但是,一來并非每種藥都能被皮膚粘膜吸收,二來還有些藥物屬于水溶性的,需要用水幫助藥物吸收,用舌下含服的方式沒有任何優勢。所以,藥該怎么吃要自己閱讀藥品說明書,上面已經注明了藥物的最佳食用方法,你照辦準沒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