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飲食衛生習慣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飯前、吃東西前洗手,不 吃不潔食物,吃飯時不看書、不看電視、不說笑,飯后不作劇烈運動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鮮、品種多樣化。?
通過均衡的膳食,即粗細、葷蔬搭配,是可以達到兒童的營養需要,而不必買營養品、 滋補品之類。?
3.注意攝入蛋白質的質量。?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質,而且蛋白質的質量要優良,即攝入肉、禽、蛋、豆 類的蛋白質,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4.早餐不宜馬虎。?
調查表明,從早餐中獲得足夠熱能和蛋白質的學生,其體形和機能發育較好,學習效率 亦高。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好,可選擇雞蛋、牛奶、米飯、面包、小菜、饅頭、果醬 、芝麻醬等搭配吃。?
5.補足水分。?
學齡和童活動量大,新陳代謝旺盛,對水的需要量也大,應注意補足水分。如學校不以 提供安全衛生的飲水,可讓學生自帶涼開水。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配制的各種果味料、碳本 型飲料,不宜作為兒童補水之用。?
6.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
處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對礦物質、微量元素需求量大,調查表明,他們是易缺乏鈣、鐵、 鋅、碘及維生素A等營養物質的人群,應注意從食物中攝入補充。可增加乳制品、豆制品、 海產品及肉類、動物肝臟及新鮮蔬菜的攝入。?
7.適當吃些零食。?
可在午后三四點鐘時吃一些零食,可緩解饑餓,提高學習效率,現提倡吃些硬果類零食 ,因為它們營養豐富,而且通過咀嚼有利于咀嚼肌發育,有益于視力。但應控制食量,而且 不在飯前吃。?
8.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進食環境整潔優美。?
良好的進食環境是合理營養的基本條件,兒童進餐的環境應整潔、衛生,不在吃飯時訓 斥、指責他們,讓他們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專心進食,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