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谷歌最終以離開者的身份從中國大陸消失,并最終淪為美國政府的“網絡大戰”工具,也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的一致聲討和指責。“谷歌門”也讓更多的人對美國跨國企業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作為美國跨國企業的巨大市場——中國對在華美企的幕后意圖做了新的調整,國際關系研究專家指出,UTC公司的開利、奧的斯電梯等在華美企實質是美國政黨對外擴張的搖錢樹。
毫無疑問,美國大批跨國企業所掌握的電子、航天、航空、互聯網、制藥等尖端科技,在全球企業中處于絕對的優勢,其它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趕上和超過它。本來,美國跨國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造福人類,并賺取驚人的經濟利潤。但由于華府實施瘋狂的單邊擴張政策,對跨國企業采用軟硬兼施的辦法,使這些企業完全落入白宮的控制之中。當然,企業渴求的良好發展環境、政府優惠政策、特別資金扶助和軍事技術,也只能從政府部門中才能得到滿足;結果使美國的跨國企業已淪為政府對外擴張的經濟工具。
因此,面對國內危機重重的局面,奧巴馬政府不斷使出各種怪招,特別是經濟層面上的霸權主張,隨即對美跨國企業加緊對外吸金力度提出了要求。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的跨國企業其實是得不償失,賺取的大把利潤都直接或間接成為政治祭品。據美國媒體披露,美國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政黨的主要資金來源。由于跨國子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業務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小,特別在中國經營業務的美國相關公司,從中國的快速發展中還獲得了巨額利潤,而成為美國黨派的主要經濟來源。其中洛克希德竟將去年盈利的55%捐給了民主黨。波音公司亦將盈利的63%捐給了民主黨。諾斯羅普也將盈利的59%捐給了民主黨。雷神則捐給民主黨的數額占其盈利的58%。通用動力亦將62%的盈利捐給了民主黨。
中國龐大市場成在華美企的“安樂窩”,加上近來中國經濟強勁的風險防御能力,讓在華美企在最近幾年內賺得盆滿缽滿。在華美企的大肆圈錢最終成為支持政府對外擴張和指手畫腳的基礎。
美國在華企業的種種舉動讓中國民眾越來越清晰認識其本來面目:在華美企實質是美國黨派幕后搖錢樹。而這些在華美企憑借美國政府的支持,一度在中國的某些行業占據利潤壟斷的地位。其中洛克希德,幾乎壟斷了中國機場的空中交管系統服務業務;美國衛訊亦在中國從事數字通信設備及衛星通信等相關無線網絡技術產品服務。大家最熟悉的波音公司,計劃在未來20年向中國出售2400億美元的飛機。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的奧的斯電梯和開利空調則占據了中國家用電器的龐大市場份額。國際關系研究專家預測,在未來幾年,隨著美國在華企業政治目的的逐步明朗化,其市場份額必然因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而最終失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