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病人輸液用的輸液器是滴管式輸液器。
1、滴管式輸液器上的滴管內有空氣,當輸液皮條管道內空氣沒有被排盡或者輸液器滴管上下移動超過病人心臟位置時,滴管內空氣即隨著藥液進入病人身體,形成空氣栓塞,這對病人有害。
2、滴管式輸液器前部有膠管,醫務人員擠壓膠管,依靠膠管的回彈力,使靜脈血回流,依此來判斷輸液器針頭是否刺準靜脈,而膠管回彈力不易控制,所以這種方式判斷輸液器針頭是否刺準病人靜脈,有效性差。
3、滴管式輸液器的流量調節是依靠流量調節器上的滾輪前后推滑、改變輸液皮條內腔大小來實現的,這種調節只能靠數滴管內藥滴滴數來進行,精確性差,不能量化,從而影響了藥液的有效性,并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為此,美國等國家的醫生在開處方時,在藥物劑量的后面,直接注明了藥液的輸液流速,護士只能在使用輸液器時配合以輸液泵,進行量化操作。
以上這些問題應當被解決,請問:我們可以這樣解決嗎?輸液流速與輸液器最小內腔大小成比例關系,每一個輸液皮條內腔最小部分的橫截面積都對應著一個輸液流量,假如將某一段輸液皮條內腔作成一個斜度內腔,流速調節器的調節點在斜度內腔內移動,其調節點放在斜度內腔內的位置即決定著輸液流量的大小,調節點在斜度內腔內孔較小端,輸液流量小,調節點移至斜度內腔內孔較大處時,輸液流速大,調節點在斜度內腔內的每一個位置即都對應有一個流量讀數,這一讀數刻在與調節點平齊的斜度內腔外面,醫務人員根據藥液所需要的流量,將調節點固定在相應的刻度讀數上,輸液皮條內的藥數流速即為刻度上的流量讀數,這讀數精確,量化,它不需要滴管,沒有了滴管內的空氣,不會形成空氣栓塞,另外,調節點在斜度內腔內快速回拉,會使血液回流,由于回拉力容易控制,所以這種方式判斷輸液針頭是否刺準靜脈,較為有效。
這種假設的解決方法有道理嗎?可行否!如有其他問題或解決方法,敬請多多賜教,聽說國內已有人根據這種設想,發明了量化輸液流量調節器,有看到過嗎?
作者:王建友
單位:樂清市奧斯新技術研究所 |
|